通知公告

张丰乾 |《六经通论》讲座通知

作者:来源: 发布时间:2023-09-11点击数:


主讲人:张丰乾教授(西安外事学院七方教育研究院副院长

主持人:李健副教授(西安外事学院七方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

总评:黄藤教授(西安外事学院理事长、七方教育研究院院长


时间:2023年秋季学期(9-12月)每周三19:00-21:00

第一讲:9月20日(暂定)腾讯会议:167-234-542

方式:线上听讲、提问 + 线下讨论、研究

主办:西安外事学院老子学院、七方教育研究院


大纲

壹、目的:了解中国文化的本原——《六经》的形成、结构、主旨、衍变及意义,提升学思知行能力,更好地实践“明道、修身、利他、共荣”

貳、重点:“经”与“典”形成及其意义;《六经》中的价值观念;《六经》的内在系统;《六经》之间的联系纽带;《六经》次序与地位及经学的衍变。

叁、难点:“经典意识”;《六经》中的制度与名物;《六经》中的概念与范畴;经学流派的特点与传承。

肆、讲授专题:

n 第一讲、始自“三坟五典”——“多元一体”的经典系统

n 第二讲、本根时代与《六经》的形成

n 第三讲、“三不朽”——《六经》的主旨与传承

n 第四讲、“经学时代”与“子学时代”的嬗变

n 第五讲:《六经》中的“帝”“天”“地”“祖”

n 第六讲:《六经》中的“梦”与“觉”

n 第七讲:今古文经学之竞争与合流

n 第八讲: 汉唐经学的代表:董仲舒、孔颖达

n 第九讲: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学与国学

n 第十讲:“圣经贤传”与“贤否得失”:“四书”成“经”的内在缘由

n 第十一讲:《传习录》与《明夷待访录》:思想转型与新经典的形成

n 第十二讲:科举结束、文化碰撞与经典系统的现代审视

伍、讨论题

1、 你读得最多的经典是什么?有什么收获?

2、 你最不想读的经典是什么?为什么?

3、 《弟子规》和经典之间有何关系?

4、 怎样看待《六经》“多元一体”的特色?

5、 怎样理解“兴于诗,立于礼,成于乐”?

6、 怎样理解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?

7、 怎样理解“天人感应”?

8、 怎样理解“三不朽”?

9、 怎样理解“天下”?

10、 怎样理解“大梦方醒”?

陸、参考书目

[清]阮元 校刻 / 方向东 点校,《十三经注疏》,中华书局,2021年。

[南宋]朱熹:《四書章句集註》,中华书局,2021年

[明]王阳明:《传习录》, 陆永胜注译,中华书局 ,2021年。

[明]黄宗羲:《明夷待访录》, 段志强译注,中华书局,2011年。

朱自清:《经典常谈》, 人民文学出版社, 2022年。

吕思勉:《先秦学术概论》,岳麓书社, 2010年。

 王葆玹:《今古文经学新论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04年。

[德]卡尔·雅思贝尔斯 著:/ 李雪涛 译,《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》,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8年。


張豐乾編《六經》通論學習資料(一)

第一講、始自“三墳五典”——“多元一體”的經典系統

壹、提綱

一、 造字作文

二、 成典成冊

三、 立經傳學

四、 多元一體

贰、重點提示

其一、多——三墳五典八索九丘

三墳、五典與八索、九丘是中國最古老的書籍的總稱。

《左傳·昭公十二年》,楚靈王稱讚左史倚相:“是良史也,子善視之,是能讀《三墳》、《五典》、《八索》、《九丘》。”魏晉時杜預注:“皆古書名。”

西漢經學家孔安國《尚書序》:“伏羲、神農、黃帝之書,謂之《三墳》,言大道也。少昊、顓頊、高辛(嚳)、唐(堯)、虞(舜)之書,謂之《五典》……八卦之說,謂之《八索》,求其義也九州之志,謂之《九丘》——丘,聚也,言九州所有,土地所生,風氣所宜,皆聚此書也。”

唐代學者孔穎達疏:“孔安國《尚書序》:‘伏羲、神農、黃帝之書謂之《三墳》,言大道也;少昊、顓頊、高辛、唐、虞之書謂之《五典》,言常道也;八卦之說謂之《八索》,求其義也;九州之志謂之《九丘》,丘,聚也,言九州所有、土地所生、風氣所宜,皆聚此書也。’楚左史倚相能讀《三墳》、《五典》、《八索》、《九丘》,即謂上世帝王遺書也。《周禮》: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書’,鄭玄云:‘楚靈王所謂《三墳》、《五典》是也。’賈逵云:‘《三墳》,三王之書;《五典》,五帝之典;《八索》,八王之法;《九丘》,九州亡國之戒。’延篤言、張平子說:‘《三墳》,三禮,禮為大防,《爾雅》曰:‘墳,大防也’,《書》曰:‘誰能與朕三禮,三禮,天、地、人之禮也;《五典》,五帝之常道也;《八索》,《周禮》八議之刑,索,空,空設之。《九丘》,《周禮》之九刑。丘,空也,亦空設之。’馬融說:‘《三墳》,三氣,陰陽始生,天、地、人之氣也;《五典》,五行也;《八索》,八卦;《九丘》,九州之數也。’此諸家者,各以意言,無正驗,杜所不信,故云皆古書名。”

其二、一體:漢字書寫、聖賢編撰、敬天重德

《說文解字·絲部》:“經,織也。”

《說文解字·丌部》:“典,五帝之書也。從冊在丌上,尊閣之也。莊都說,典,大冊也。

  段玉裁注:“閣,猶架也。莊都者,博訪通人之一也。

三、閱讀材料

昔者苍颉作书,而天雨粟,鬼夜哭;伯益作井,而龙登玄云,神栖昆仑;能愈多而德愈薄矣。(《淮南子·本经》)

聖人設卦觀象,繫辭焉而明吉凶,剛柔相推而生變化。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,悔吝者憂虞之象也,變化者進退之象也,剛柔者晝夜之象也。六爻之動,三極之道也。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,易之序也;所樂而玩者,爻之辭也。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,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。是以自天祐之,吉无不利。《周易·繫辭上

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,仰則觀象於天,俯則觀法於地,觀鳥獸之文,與地之宜。近取諸身,遠取諸物,於是始作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,以類萬物之情。《周易·繫辭下》

太史公曰:《詩》有之: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雖不能至,然心鄉往之。余讀孔氏書,想見其為人。適魯,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,諸生以時習禮其家,余祗迴留之不能去云。天下君王至于賢人,眾矣當時則榮,沒則已焉。孔子布衣,傳十餘世,學者宗之。自天子王侯,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,可謂至聖矣!(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)

昔仲尼沒而微言絕,七十子喪而大義乖。故《春秋》分為五,《詩》分為四,《易》有數家之傳。戰國從衡,真偽分爭,諸子之言紛然殽亂。至秦患之,乃燔滅文章,以愚黔首。漢興,改秦之敗,大收篇籍,廣開獻書之路。迄孝武世,書缺簡脫,禮壞樂崩,聖上喟然而稱曰:「朕甚閔焉!」於是建藏書之策,置寫書之官,下及諸子傳說,皆充祕府。至成帝時,以書頗散亡,使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。詔光祿大夫劉向校經傳諸子詩賦,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,太史令尹咸校數術,侍醫李柱國校方技。每一書已,向輒條其篇目,撮其指意,錄而奏之。會向卒,哀帝復使向子侍中奉車都尉歆卒父業。歆於是總群書而奏其《七略》,故有輯略,有《六藝略》,有《諸子略》,有《詩賦略》,有《兵書略》,有《術數略》,有《方技略》。今刪其要,以備篇籍。(《漢書·藝文志序》)

肆、思考討論題

《道德經》、《論語》中的“多元一體”是如何體現的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