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全球数字化的演进,新一轮科技革命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、生活与思维方式,现代科技与教育变革不断融合,智慧教育成为科技赋能教育的焦点,探索科技赋能教育的路径,关注学生成长、教师发展与环境升级,成为教育者研究的方向。
2018年,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就曾强调,“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,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、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。这也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。”同年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颁布了《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》,其中提出“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改革,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”等目标要求。
《2022全球智慧教育大会报告》中提到,2019年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首届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发布了《北京共识》,提出各国要制定相应政策,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、教学和学习系统性融合。2021年,教科文组织在其第41届大会上发布的全球性教育报告《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: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》中指出,教育作为解决人类所面临风险的重要支点,本身亟需转型。为推动2030年教育议程的进一步落实,第77届联合国大会期间将召开教育变革峰会,数字化学习主题行动领域是其中之一,以期在2030年前实现教育的转型。可见,教育数字化转型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。
近年来,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持续推进,数字资源供给质量和师生数字素养显著提升。教育部的年度工作要点也提出要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,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与智能升级。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路径是数字能力建设,关键驱动要素是数据和资源,学校成为提升学生、教师、管理者及家长等的数字素养与技能的关键枢纽。
教育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,课堂教学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,教学内容是数字化应用和服务的根本。借助传统纸质课本和练习本、数字化教材、智能化教学工具和装备,探索新型教学模式、提高课学教学效率、减轻师生负担、培养学生新型能力,是一条有望解决当下难题的可行性路径。
教育数字化是一个持续演变的过程,其发展路径大致可以分为数据化、网络化、知识化和智能化四个相互关联的发展阶段:
数据化是指通过记录、分析、重组数据,使数据产生意义。教育数据化就是将教育现象或活动的数据结构化的过程。
网络化是以一致的方式排序的数据集合,基于编码信息流的网络传递。网络通信技术实现了教育信息互联互通基础上的流动、整合、共享、利用,提升了教育信息资源与“互联网+”的聚合效应。
知识化是一组信息及其关联背景的集合。背景是随时间的进展而形成的信息集合之间关系的表示,知识则是在大量信息基础上经验积累的结果。而知识图谱是解决数字空间的海量数据信息真假难辨、参差不齐,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的有效方案,其可以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组织,提升知识化程度。
智能化是机器模仿人的智能对数据的自动生成和处理。教育智能化就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,开展教育实践,变革教学方式、人才培养模式,满足大规模与个性化教育的双重需求,重构教育生态,打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高质量教育体系。
智能化的学习环境是实现学与教方式变革、支撑智慧教育发展的基础。对学校环境数字化转型来说,重点是推动智能技术的应用,优化和升级基本设施、硬件设备、网络条件、智能工具、学习平台等,持续建设智慧校园、智慧教室和智慧生活场所,打造时空和教学深度融合、线下和线上虚实融合的智能学习空间,推进场景式、体验式、沉浸式教学:打通学校、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数据信息壁垒,利用学习分析、教育数据挖掘等手段,改善教学服务供给与学习需求的匹配度。
智能时代对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与挑战,原有的以知识为导向的教学范式已无法适应当下的需求。如今的课堂,传统教育形式已逐渐被自主学习、人机交互所取代。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创新还将进一步赋能教育教学改革,进而形成全生态、全流程的技术应用与推广模式。教师面对智能化的教与学环境、开放式的教育供给模式、数字原生代的受教育者,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,还应具有高水平的智能教育素养。
(任静)